在这春意盎然的季节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上海海派旗袍文化促进会西区委员会举办海派旗袍文化推广活动,西区一些佳丽们应邀来到了黄浦江畔——上海万朗水务集团有限公司。走进办公楼里,满目苍翠的绿意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抬头可见《三好堂》字样,天时、地利、人和为三好。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大家拾阶而上进入《三好堂》参观。一件件宝藏令人惊叹,上百年的龙血树,形态各异的灵璧石,多幅出自名家的书法作品,甚至还有甲骨文的书法名作。由此可见,海派旗袍副会长万朗集团樊雪莲董事长是位极有文化修养的优雅女主人。其中一间茶室收藏了很多茶叶,各种年份的茶叶一应俱全,最让人瞠目结舌的,是1919年的正山小种茶品。1940年的白水茗茶、1970年的老陈皮、和1980年代的普洱。真是是拾闲赏物,听香问茶的极好去处。旗袍佳丽们惊叹不已,百年古树容易见到,但百年陈茶偶遇实属难得,姑娘们纷纷拍照留念。
一路前行,当室内参观完毕后大家抬步往外,顶楼的露台又让姑娘们眼前一亮,精致、漂亮的露台上开满了各种鲜花,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色彩斑澜,这让爱美的姑娘们忍不住驻足欣赏,拍照留念。
一步一景大家步入茶室,在屡屡茶香的伴随下,边品茶边听西区区长瀚艺董事长周朱光讲述老上海旗袍的故事。
周朱光是海派旗袍领袖人物瀚艺HANART艺术总监。
在旗袍行业摸爬滚打已经几十年,周总说:中国的服装,在几千年文化的传承中留下了非常宝贵的工艺。我们说的镶、嵌、滚、宕……这些都是中国服饰独一无二的工艺。而我们今天看到的海派旗袍,既把这些传统工艺完整地保留了下来,同时又开拓了近代时尚的审美,在传承和交融中加入了很多新的工艺与剪裁。可以说,旗袍是中国近一百年来最重要的一件女性服装。这些都是我们民族非常伟大的艺术,我们有使命感要将它传下去。
旗袍姐妹们静心聆听周总讲上海滩十里洋场的烟云往事。
时光回溯,在旧上海的爱文意路(今北京西路)上,旗袍大师褚宏生的剪刀裁出了一个旖丽的传奇时代。
百乐门“一代歌后”韩菁菁、迷恋旗袍成痴的宋美龄,以及蝴蝶、杜月笙、孟小冬、梅兰芳……这些如雷贯耳的名字都曾出现在他的订单簿上,指名由他定制。
年在褚宏生即将离开上海之际,其忘年交周朱光先生将他留了下来,在工业化量产的大环境下,坚持将真正的海派旗袍工艺传承了下去。最初进入旗袍行当的周朱光,是做成衣旗袍出口的。当时每一笔订单量高达成千上万件,可见其商业规模之大。然而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结识了褚宏生先生。彼时80岁高龄的褚宏生说了一句话点醒了周朱光:“旗袍哪有做成衣的?要做旗袍,就要做高级定制。”此时,周总才觉得自己真正认识了旗袍,请褚老留下来,共同成立了“瀚艺HANART“高级旗袍定制工坊。
周总说:十几年共事,褚老告诉了我一个道理。一生只能做一件事情,并把这件事情做到非常完美。他也用自己的一生来诠释了这个理念。13岁到上海,16岁做学徒,一直做到99岁高龄。他把旗袍从民国的一件普通的衣服,做成了国际时尚界一件华丽的、代表中国文化的衣服。我觉得,一生把一件事情做好,做到极致与完美,这才是有价值的人生。近几年来,周总带领海派旗袍品牌从巴黎开始,到里昂、布鲁塞尔、布达佩斯,到联合国维也纳总部大厅做海派旗袍的展示活动,讲述来自于上海旗袍的独特审美与传奇故事。为推广海派旗袍文化不断走向时尚化、礼仪化和国际化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周朱光先生说时尚是全世界的、全人类的。我们把旗袍带到全世界,也是把我们东方的审美带到全世界,而这个受欢迎的程度超乎了我们想象。人们对美的向往与追求是不分国籍的。所以,我们要把中国最好的服装审美,带去向全世界展示,展示我们文化的独特性,展示它的广度和深度。
周朱光:时尚不是凭空得来的,我们要学习传统,继承传统,在传统的文化营养中创造今天的时尚。如果今天的时尚成功,那就是明天的经典。
海派文化的发展,一定是从传统中走出来,和民族的文化脉络息息相关的。保有文化的根,这样的海派文化才有它的广度、宽度和深度,才能够海纳百川。我们既要开拓视野,向外看,也要回过头来,看看我们的老祖宗曾经创造的这些灿烂文化。我们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这是海派文化需要把握的非常重要的点。
海派文化-海派旗袍所代表的海派生活方式是几千年中国文化历史的百多年来近现代的一种表达方式,具体鲜明的时代特征与背景,或许可以讲是中国文化第一次融入国际的一种呈现,天然地具有从东方审美中走来的国际范。褚老塑造辉煌,周先生续写篇章并弘扬光大,旗袍是女人的,是上海的,是中国的,是世界的!我们深信海派旗袍的灿烂文化在世界熠熠生辉!
发扬海派旗袍文化,介绍旗袍定制企业,定期推荐旗袍相关文化活动,传达上海女性的人文精神与生活时尚价值。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