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lucy
提笔已是我结束公司业务后的第三年。
往事历历在目。如果把过往近二十年的工作生涯,按阶段整理成明信片,总共也就薄薄几张而已。
而其中,我捋起袖子干所谓的创业,独立工作的那几年,不过是其中轻飘飘的一张,都过去了。
酸甜苦辣,已经无从品味,只有记忆,仿佛还在跳动的脉搏中流淌。
逝去,预示新的开始
年,身心俱疲的我从北京金融街华为办公室离开。虽然是深思熟虑的结果,但这一天,割舍了我曾热爱的工作,可以说近乎“失神落魄”。
那天,我遗落了一件黑色的薄呢子风衣。那是一件硬朗风格的商务外套,曾随我转战东西南北,去过很多国家。它既能给我旅途的温暖,又能陪我体面地进行商务谈判。在那一天,它莫名其妙地丢失了。
有时候我还蛮信命的,信奉某种巧合,是上天给予的信号。跟着风衣一起丢失的,还有身份印记。
风衣,犹如那段远去的记忆,是一段逝去,同时也预示着一段开始。
失去工作,我成了一个无业游民。
没有可失去,也就无所畏惧
长期的快节奏工作和严重的产后抑郁,导致我的身体开了红灯。我从斤忽然消瘦成了纸片。每天夜里无法入睡,白天昏昏沉沉。
更严重的是皮肤过敏,大片大片长湿疹。湿疹瘙痒难耐,流水流脓,更加重了我的失眠。
前30年的人生,我以为大脑是身体的主宰。大脑能滥用“身体”,能指挥身体熬夜,工作,加班。而30岁以后,身体开始闹革命,我不得不承认“身体”才是大脑的主宰。
那一年,我全身湿疹发作了4次,遍寻名医,没有任何缓解的迹象。身体与工作的双重夹击,把我打到了生活的谷底。
人,没有可失去,也就无所畏惧了。
没有职场关系,只剩什么都没有的肉身
突然从快节奏的紧张状态变成与社会无任何关联的无业游民,在小小的焦虑后面,我竟然感觉到一种空落的轻松。我闻到一股自由的空气。
即使每天瘙痒难耐,衣服覆盖下的皮肤一片片起着湿疹,也没能阻止我想折腾的心。我开始写创业日记。
我规定自己像上班一样,准点到咖啡厅和茶室思考、调研、做计划。庄胜崇光地下二层的一茶一座成了我的第一个移动办公室。在那里,我准备了我的第一个商业计划书:商业地图。
我曾在香港工作半年,又辗转世界各地,去了几十个国家。那时候通讯不发达,GPS还没有那么普遍,国际流量费很贵,去哪个国家都需要好好地看地图。
我有收集地图的习惯。地图上都有各色各样的广告。只要商家提供一点少少的广告费,就能把业务做成。既能节约广告宣传单的纸张和发放费用,又能给旅行者便利。
多好的商业模式啊。
我觉得自己发现了了不起的商业秘密,就从移动办公室挪窝,拿着地图,开始人生第一轮商业陌生拜访。
我的第一个目标商圈是北京国贸。
我拿出在欧洲做marketing时的行头,那是参与企业合并购谈判的套装,我常常只在重要的商务场合才会把它拿出来。
我穿戴整齐地开始走访国贸Soho的商铺。我要问问他们是否有投广告的意愿。其中的困难,可想而知。
中国骗子那么多,能在核心地段开大店的老板又大多是商业老手,陌生拜访的成功率极低。在经历了一次次地碰壁后,我庆幸自己竟然没被拒绝打败。
十年后回想,这个稚嫩的商业模型并没有错,只是那时的我没有充分的市场资源与思维格局,也没有足够的执行力来转化。
同时,这次陌生拜访也让我看到,华为空中飞人的职场优越感,在离开平台后,荡然无存。我充分意识到自己与蝼蚁般的推销员没有什么不同。
离开职场平台的感觉就像是,在社会这片大海里,纵身从职场的豪华轮船一跃而下,跳到一望无际的海里。
没有依托,没有社会身份,没有职场关系,没有保险,只有什么都没有的肉身。
如果不学会游泳,就会死。或者,你必须挣扎着再找另一艘船爬上去。
我站在国贸熙熙攘攘的人流中,看着鳞次栉比的豪华大厦,我真实地觉得:在这些人流里,要想赚5块钱,我都想不到办法。
开着全新白色雅阁,赚到了第一个5块钱
小学时候倒卖小人贴纸,一张没卖出去;高中时,倒卖贺卡,压了一书包货;大学国庆倒卖小红旗,被人抢了就跑。这些都没有阻挡我做小买卖的热情。
我要求不高,利润能满足日常开销就行。我批了一后备箱新奇特小商品到南锣鼓巷摆地摊。有唱歌的可乐罐子,一吹就灭的模拟蜡烛灯,怪叫鸡。
那时的南锣鼓巷还可以把车开进去,在戏剧学院附近找一个夹缝,把后备箱一打开,还是蛮新奇有逼格的。还真别说,在好奇的小年轻的人流中,还是有人买账。我的第一个5块钱就这样赚到了。
我开着全新白色雅阁,到处摆起了摊。后海,南锣鼓巷,大学校园里等,把自己喜欢的东西卖给同样喜欢的人。
那段时间,即使利润够不上油费,我还是蛮开心的,并喜滋滋地记录进销存,利润等。用我做商业计划书的能力算着我一后备箱的小东西。
慢慢地,很多地方开始赶人。城管没有想象的凶残,就是会时不时地来说一下,但得收摊,走一圈再回来。
天气渐渐冷起来,我拉着好友一起在后海卖蜡烛灯,冻得呼哧呼哧流鼻水。
那就算了吧。
我又落下了一后备箱的小商品。现在北京家的阁楼里还放着怪叫鸡,一捏,发出渗人的惨叫声。
创业,什么也不需要,只要干就好
在真正创业前,脑子里有泥,思维模式特死板。
一是以为做生意就要喝酒,就要搞关系,要应酬,我这完全厌恶酒局的肯定不行;二是必须要有启动资金,完成基础的公司注册,办公场所,设备,雇员;三是要有资源人脉支持。完了,我这啥都没有,什么都不会,没戏。
其实干完之后才发现,创业,什么也不需要,只要干就好。路是走出来的。
一位经人介绍的朋友刚入职,需要开发布会,咨询我如何管理。
我把之前管理活动的注意事项系统告诉她。那是我们第一次见面,她最后竟然让我来接项目。在她的信任下,我借了朋友的公司名义,在无任何资源的情况下把项目做完了。
前后忙乎了一个月,一个两万多的项目,没有利润,毛利够吃顿饭,但这却是我完完整整从谈合同,付账,流程设计,项目管理,现场执行全套地完成的第一个独立项目。
机会来了,是挡也挡不住的。由于湿疹发作,投标会前一晚,我吃了抗过敏的药,直接睡过去。醒来时讲标会已结束。眼看筹备付诸东流,所幸客户容忍了我的失误,解决了危机。
就这样,我带着病,在脸上湿疹结痂掉皮,无法见客户的情况下,空手套白狼,做完了第一个项目。
这个项目,带来了我的第一批客户和第一批合作伙伴,很快,我创办了第一家广告公司。
我坚信,成功会带来更多的成功。至于失败能带来什么?心灵鸡汤,喝喝就算了,别当真。
失败了别拿自己开刀,能抗下来就行。
从一次次被黑,到也变成布局人
第一家公司的合作伙伴是位资深设计师,而我擅长客户谈判和项目管理。我俩开起了皮包公司。
所谓皮包公司,就是没有注册地址,没有办公地点,只有登记名号的无实体的公司。这能帮助我们节省成本,又能开始接客户。
合作之初,两人一起奔忙,出钱出力还是蛮好的,风险共担,确实节省了很多的力气。我们合力做成了一些项目。
谈客户跟谈恋爱一样,没有经验的时候,会收获了很多“多么痛的领悟”!
刚开始做项目,完全看不出投标的黑幕。有一次,我们俩加班了一个月,做了详尽的营销策划书,还摸到营销主管家的地址,跑去偷偷送花。妄想能像励志故事的桥段一样,感动客户,获得青睐。
其实这是早已内定的项目。我们却像初恋的愣头青追女神一样,完全搞不懂状况,最后被耍得团团转。
慢慢地,我才知道,营销的投标会就像是个局,局是可以提前布的,我们闯到这些局里,陪了不少标,被黑过很多次。
逐渐的,我成为了那个会布局的人,不再是陪跑的小天真。
没有什么不能干的
广告公司后期由于业务不成规模,两人的经营理念不同,很难再绑在一起工作。逐渐地,广告公司就不实际运作了。我也下定决心开了我的第一家公关公司。
在天桥一个破烂的国属宾馆杂院里,我租了一间独立的办公室,够坐4个人。楼下是歌舞厅。小屋朝南,很暖和。我放了一盆大半人高的巴西木,绿叶油亮亮的。入门摆了灰色的宜家沙发,简约时髦。那时候,我还没有业务。
机缘巧合,一位曾经的小师妹寻到一个项目机会。项目很急,数额大,超过万。我们几天不眠不休做方案,寻找合作资源,组织团队,竟然把案子接下来了。
费几个月呕心沥血的案子接不下来,而一周一个年度案就砸身上是什么感觉?这无怪乎,生意做久了很多人都开始信命。
我曾幻想,机会会来源于熟悉的或是有能力的人脉,而一次次的实践告诉我。不尽然。机会很突然,有时候就是机缘巧合。
没有多少人是含金钥匙出生的,也没有多少人是天生就强大的。大部分人都需要成长的过程。不要用此刻的弱小预测未来的强大。
机会在眼前的时候,要大着胆子去够。
我很好地完成了这个人生中第一个大项目,给客户提供了优质的公关服务,并做出很多头版落稿的项目亮点。也养活了我自己的首个团队,积累了媒体资源。
那时候我要自己上手写深度通讯类稿件。我感觉自己没有什么不能干的。策划,设计,文案,项目管理,媒体沟通,行政,税务,我全部亲力亲为。反正闲着也是闲着。
哦,对了,我还修好了打印机。一台报废的老式打印机,我修理了两周,调动我大学的机械编程知识,愣是给修好了。
启动自己的小宇宙,机会自然就会到来
逐渐地,有了基础项目的支撑,有了不断成功的案例。业务开始顺风顺水。办公室也从歌舞厅楼上搬到了繁华的商业大楼。团队从单枪匹马变成十多人。
人多的时候,已经把近百平米的办公室坐满了。合作伙伴多了,能做的事情也多了起来。也参与了合作伙伴的万人大会。才知道,哦,这些项目都是这么运作起来的啊。
我曾参加了一位风水大师的沙龙。参加沙龙的是一群企业主们。风水大师讲完话的最后,教了大家一套转运仪式。就是对着某个特定的方向大声喊“百无禁忌”。如此大喊三遍。
当时,我听完也就一笑莞尔。没想到这句话竟深深篆刻到我心里,在无数次遇到困境的时候,给了我很多心理暗示。
创业者面临的环境,更多的是未知。创业环境是开放式的,这是与职场最大的不同。
创业没有框架,没有边界,也没有支撑,创业者只能不断地面对不确定性,不断跨出安全区。
这个过程中,要打破很多思维框架,而“百无禁忌”确实是能磕掉脑袋里的泥巴的有力工具。“百无禁忌”并不意味着没有商业底线,而是对固化思想模式的挑战。
例如有人说,没有本钱就不能做生意,而我看到的例子里,没有本钱最后生意做得风声水起的大有人在;有人说我没有人脉,只有XX支持我,才可以,错,只要你自强,人脉会自动找上你,你本身就可以成为别人的人脉,即使是螺丝钉也能成为别人的有力人脉。
每个人都是自己运转的小宇宙,只要启动自己的小宇宙,转动起来,机会自然就会到来。
产品化,规模化是赎回自己的探索之路
虽然做公关广告公司比较容易生存,养一个团队也不是什么难事。但商业服务业对人的高度依赖给项目的稳健性带来很多挑战。
在我看来,一个广告或公关公司就是一个手工作坊。
从业十多年,我就没看到哪几家公司老板可以从业务中脱身的。极少。业务规模也受限,无论是年度流水还是雇员规模。而广告业人员的生存状况也是堪忧的。
我自认没有什么才华能做得与众不同。我决定寻找新的机会。
第三家公司,我决定走产品化之路,通过规模化,平台化做ToC端业务,寻找不需要依赖我本人就能健康运转的项目。结合我做活动的资源和项目管理能力,我开了一家派对活动公司。
看到中产日益成长的派对需求,以活动执行作为牵引,策划活动环节指导,售卖派对套餐主题产品。为此我考察了美国partycity等上市公司。启动了项目,完成了两款派对主题的开发与产品化。还吸引到了人生第一个天使投。
可惜的是,最后因为情感关系,项目流产了。今天3月,我回去公司拿资料,派对的产品还堆满了一屋子。落满了尘。我觉得我的心也落满了尘,厚厚的,堵着。
我的创业5年,以骤然离场的方式戛然而止。
归零
一切从零开始。我现在两手空空,除了在那本营业执照上还清晰地记录着“法人:xx”外,已经再无关联。
记忆随风远去,此刻的窗外,新西兰的风,吹拂着后院的大杉树,摇曳着斑驳的树影。我从吃早餐的阳光房挪到客厅沙发里窝着,继续写着我的故事。看着远处山上,红的绿的蓝的房子。耳边传来清脆的鸟鸣声。
感觉世界变大了,不是么?
作者:Lucy,旅居新西兰,前华为欧洲营销经理,亚拓公关创始人,派对先生创始人,爱写爱画爱折腾。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xianglongxueshu.com/xlxsxt/5263.html